时间:2025-02-10 18:29
一、劳动仲裁后不给钱会怎样
在劳动仲裁裁决生效之后,倘若用人单位拒绝履行支付义务,劳动者有权向法院提出强制执行的申请。
对此,法院将依法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如调查了解、冻结划拨被告方(即用人单位)的银行账户存款,实施查封、扣押以及拍卖、变卖财产等手段,以此确保裁决结果得以强制执行。
与此同时,对于那些有意拒不履行裁决的用人单位来说,他们还可能将面临更为严重的法律后果。
比如,有可能被法院列入信用不良者的“黑名单”——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中,这将会对其商业信誉及资金借贷等多个领域产生极大的负面冲击和影响。
再者,如果用人单位具备支付能力却仍旧顽固地拒绝支付,情节严重的话,那么就有可能构成犯罪行为——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并需为此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二、劳动仲裁后不执行有哪些法律后果
如果劳动仲裁裁决生效后,一方当事人不执行,会产生以下法律后果:
对用人单位而言:劳动者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有权查询、冻结、划拨其银行存款;查封、扣押、拍卖、变卖其财产;还可责令其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若用人单位拒不执行情节严重,对其主要负责人或直接责任人员,法院可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对劳动者而言:若劳动者不履行,用人单位同样可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会采取相应执行措施,保障用人单位合法权益。
三、劳动仲裁后不履行裁决有啥法律后果
如果一方在劳动仲裁后不履行裁决,会产生如下法律后果:
承担强制执行费用:胜诉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在执行过程中,被执行人(不履行裁决方)需承担因强制执行所产生的合理费用,如执行费等。
信用受损:法院会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其高消费及有关消费,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等多方面进行限制,对个人和企业的信誉产生严重负面影响。
情节严重的刑事处罚:若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刑法》规定,此类行为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注册/登录获取更多内容
专业
深耕医疗行业9年精准
海量医疗行业人才便捷
求职顾问一对一服务